中新经纬8月14日电 题:消费贷款贴息新政下谁更受益?聚盈策略
作者 付一夫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
为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明确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该政策的出台有望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
政策包含三大亮点
所谓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就是指由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按一定比例补贴利息,以降低借款人实际融资成本,从而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一种信贷支持方式。
举例说明,李先生准备在2025年10月向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一笔4万元的个人消费贷款用于家居家装,贷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4.5%。按照相关规定,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李先生每年可获得贴息40000×1%=400元,2年共可获得800元贴息,由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居家装的经济压力。
在笔者看来,此次《方案》有三大亮点:
第一,广泛覆盖的支持体系。
《方案》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贴息支持框架。例如,在基础消费层面,对单笔5万元以下的居民日常消费予以全面覆盖,涉及零售购物、餐饮服务、生活缴费等民生领域,保障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在重点消费领域,聚焦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购置、养老服务支出、教育培训投入、文化旅游消费、家居家装升级、电子产品采购及健康医疗服务等场景,实现了对大宗商品消费与新兴服务消费的精准扶持。这种“普惠性覆盖+重点领域突破”的政策设计,可以有效衔接消费促进、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的多重目标。
第二,科学的财政贴息机制。
在贴息标准设定上,《方案》采用差异化比例控制与总额限制相结合的模式。具体而言,年贴息率统一设定为1个百分点(以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本金为基数),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50%,形成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配套10%的分级负担机制。该设计既强化了中央财政的政策引导作用,又调动了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实施能动性。同时,《方案》建立严格的贴息额度管理体系,规定单家金融机构内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额度),其中小额消费贷款(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额度),以此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与可持续性。
第三,多元的金融服务网络。
《方案》构建了多层次金融服务供给体系聚盈策略,涵盖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等5家创新型金融机构。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凭借差异化服务优势,有助于实现对不同类型客群的精准触达,从而使得《方案》更具有普惠属性。同时,政策明确鼓励地方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将贴息支持范围拓展至其他合规经营的消费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政策辐射范围,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利性。
总体上看,《方案》从需求端发力,直接惠及消费者个人,降低个人消费贷款成本,贴息资金由相关贷款经办机构直接在向借款人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预计《方案》的出台将对拉动国内消费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带动产业端的提质增效。
具体而言,政策覆盖的重点领域如家用汽车、家居家装、文化旅游等,均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以家用汽车为例,汽车消费不仅能够直接带动汽车制造、销售、维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促进汽车保险、加油等后续服务消费的增长。通过贴息政策刺激汽车消费,能够有效拉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进而促进消费和产业的协同并进。 在家居家装领域,消费需求的增长能够形成对家具制造、家电生产、建筑材料等多个产业的协同拉动效应。而文化旅游消费的提振,则有助于促进旅游景区开发、住宿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
此外,从消费总量扩张维度来看,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通过降低居民信贷融资成本,能够提升居民的消费支付能力和消费意愿,进而实现消费市场规模的有效扩张。尤其是考虑到此次贴息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政策覆盖范围,由此或将释放更大规模的消费潜力,并助力“政策引导→消费增长→企业发展→就业增加→收入提升→消费升级”这一良性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从而为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类人群有望直接受益
依托此次《方案》,这方面需求更多的四类人群有望直接受益。
第一,年轻家庭与新婚夫妇。
年轻家庭和新婚夫妇通常处于生活的起步阶段,面临着多方面消费需求。
例如,在住房改善领域,购置房产后衍生的家居家装支出构成了重要经济负担之一。以100平方米住宅为例,通常情况下,基础装修成本区间约为10万-15万元,中高端装修20万-30万元;而在配套家具家电采购方面,客厅基础家具组合(如沙发、茶几、电视柜)成本大约在2万-5万元,家电设备等配置费用大约要3万-6万元。
而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后,该群体在上述消费场景中可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以15万元家居家装为例,若享受1%年贴息率,每年可减少1500元利息支出。如此便可降低这部分人群的资金使用成本,有效缓解其流动性约束,从而提升其消费支付能力与决策意愿。
第二,中等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在面对一些大额消费时,往往仍会有所顾虑。
例如,在汽车消费方面,一辆价格在15万-25万元价格区间的家用汽车,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说是较为常见的选择。再如文化旅游方面,很多中等收入人士对文化旅游存在较为旺盛需求,渴望借此来放松身心并增长见识。就目前来看,一家三口的一次国内长途旅游,费用可能在2万-5万元;如果参加一些高端或者定制化的文旅线路活动,费用可能更高。不仅如此,中等收入群体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也较为强烈,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资格认证等教育培训项目的费用通常在数千元至数万元区间。此时,依托贴息政策,他们便可以降低各方面成本,从而更加从容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新市民”群体。
所谓“新市民”,是指那些因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家庭团聚等原因迁移至城镇,且户籍尚未完全本地化的各类人群。在城镇化融入过程中,该群体面临多样化消费需求。而值得一提的是,“新市民”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大多收入不够稳定,在面对消费需求时可能更为谨慎。但他们同样有改善生活品质、提升个人技能等消费需求,而各方面支出金额可能同样不菲。
此时,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支持的机会,通过申请消费贷款并享受贴息,能够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使他们更有信心进行相关消费,在提升其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当中,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老年群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日益受到关注。而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可以为老年群体及其家庭带来显著的经济支持与保障效能。
例如,在家庭适老化改造层面,为老年人居住空间配置无障碍设施(包括扶手系统、无障碍通行通道等)及适老辅助设备(如轮椅、助行器械等)的综合改造成本区间可能在数万元量级。通过申请消费贷款并享受贴息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家庭适老化改造的资金成本,提升适老化改造的可及性,助力更多家庭构建安全、舒适的老年居住环境。
再如,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当前老年人群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无论是定期健康体检、专业化健康管理服务,还是康复治疗等项目,均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投入。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通过降低金融成本,能够有效激发老年群体及其家庭在健康管理领域的消费潜力,对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此次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广泛覆盖了各类人群,有助于激发不同群体的消费潜力,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不过从个人角度来看,依然要充分评估自身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合理利用这一政策来改善生活或解决燃眉之急,如此方可实现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聚盈策略